地方权威主义治理逻辑及其困境On Logic of Local Authoritarian Governance and Its Dilemma
周庆智;
摘要(Abstract):
地方权威主义治理的秩序观是一种建构性社会秩序观,本质特征是国家权力进入社会,致力于将分化的、多元化的个体和群体整合进各种公共或权威组织形式当中。地方权威主义治理因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导致公共权威弱化、治理内卷化和社会矛盾政治化,这根源于地方权威主义治理特有的组织基础和分化的社会基础。前者是指地方权威主义治理逻辑必然发展出政府的多元角色、多中心控制权的组织关系和组织形式;后者是指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导的经济社会生活必然具有的全能支配性质和社会个体化特性。地方权威主义治理转型受制于它自身生产的组织结构和与多元社会力量构成的矛盾张力。
关键词(KeyWords): 地方权威主义治理;公共权威弱化;治理内卷化;社会矛盾政治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庆智;
Email:
DOI: 10.14119/j.cnki.zgxb.2020.05.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燕继荣.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J].教学与研究,2017,(9).
- [2][英]冯·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M].邓正来,选编译.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223.
- [3]孙柏瑛.当代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兴起[J].中国行政管理,2003,(4).
- [4][美]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0:206-224.
- [5]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
- [6]张静.反应性理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6).
- [7]Michael Mann,“The Autonomous Power of the State:Its Origins,Mechanisms and Results.”Archives Europeenes de Sociologie 25(1994), p.190.
- [8]景跃进.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的反思与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9,(8).
- [9][英]戴维·毕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M].徐鸿宾,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65.
- [10]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 [11]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28.
- [12][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61.
- [13][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阶级和民族国家的兴起(1760-1914)(上)[M].陈海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7-11.
- [14]激进的民主还是稳健的民主——吴稼祥、张炳久对话录[N].光明日报,1989-03-31.
- [1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67-68.
- [16]张静.行政包干的组织基础[J].社会,2014,(6).
- [17]陈柏峰,申端锋.无理上访与基层治理[A].//第7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论文集[C].上海大学,2010.
- [18][2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A].//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打印稿[C].2010:18-19,19-20.
- [19]张静.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J].学海.2015,(1).
- (1)关于权威主义(Authoritarism)定义,参阅[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学[M].林震,等译.天津:华夏出版社,2002;陈尧.新权威主义的民主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美]威廉·伊斯特利.威权政治:经济学家、政策专家和那些被遗忘的穷人权利[M].冯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萧功秦.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 (1)“内卷化”这一概念由于黄宗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之后杜赞奇的著作《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学者使用内卷化这一概念对中国社会进行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他认为国家政权内卷化在财政方面的最充分表现是,国家财政每增加一分,都伴随着非正式机构收入的增加,而国家对这些机构缺乏控制力。